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地震监测台网,台站布局采用均匀分布的原则,由152个超宽频带和甚宽频带地震台站、2个小孔径地震台阵、1个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和1个国家地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组成。
1、国家数字地震台站
国家数字地震台站的建设是在原有48个台站的基础上,新增104个甚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使台站数量达到152个(含国外7个台站).除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国家数字测震台站间距达到250公里 左右。国家数字地震台站采用超宽频带观测系统与甚宽频带观测系统,观测场地相对比较好,大多数台站有观测山洞.
另外,在渤海、东海海域建设2个海底试验地震台站,为今后开展海洋地震观测积累经验.
2、小孔径地震台阵
为了加强中国西部地震监测能力,在西藏那曲、新疆和田建设2个小孔径台阵.每个台阵均采用圆形阵列方式设计技术方案,台阵的孔径为3公里,由9个子台组成,分为阵心(1个台)、内环(3个台)、外环(5个台),呈近均匀几何分布,内环半径为500米左右,外环半径为1500米 左右.
两个台阵中心台站的仪器都采用CTS-1甚宽频带地震计.那曲台阵的其余台站采用DS-4D 短周期地震计,和田台阵的其余台站采用CMG-40T-1 短周期地震计.DS-4D 和CMG-40T-1短周期地震计均采用速度平坦型设计,其频带宽度都是2s—50Hz.子台全部配备24位数据采集器,实现了IP数据传输和本地存储.台阵子台实时波形数据分别汇集到西藏地震台网中心和新疆地震台网中心,并转发到国家地震台网中心.
3、国家地震台网中心
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是全国的地震数据汇集与转发、地震速报与编目、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测震台网运行监控与技术管理中心,能够实时汇集145个国家数字地震台、2个小孔径台阵、6个火山台网连续波形数据,准实时汇集79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的数据,并从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中心(USGS/NEIC)准实时汇集全球地震台网(GSN)77个台站的地震波形数据;各区域地震台网中心能够通过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准实时收集临近区域地震台网部分台站的波形数据,时间延迟在5s之内,能够有效解决网外和网缘地震速报和地震编目问题.
国家地震台网中心通过国家数字地震台站和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资料的联合应用,能够对中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2.5,其中对华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华中、西北部分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2.0,部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人口密集的主要城市达到ML1.5;通过全球地震台网与国家地震台网数据的联合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对我国边境地区和国外地震的速报速度和定位精度.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对国内及邻区的MS≥4.5的地震速报初定位时间不超过10分钟,精定位时间不超过20分钟;对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内ML≥3的地震速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30分钟之内完成对国内MS≥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速报.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已经建立技术比较先进、功能比较齐全、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下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地震目录、震相数据、震源机制解等数据。
为了确保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安全,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国家地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对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所汇集的实时数据、准实时数据进行在线数据备份,并依托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学科优势,通过系统集成构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地震数据平台和计算平台,实现面向地震科学研究、面向国家各个行业需求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与计算能力.